柱效计算
柱效以每根柱子的理论塔板数表示,计算公式为 N = 5.54 ( t R / w 0.5 ) 2 其中 t R 是目标分析物的保留时间,w 0.5 是半峰高处的峰宽.
即使峰没有与相邻峰完全分离(分辨率差),只要峰之间的谷值低于半峰高,这种半峰高方法也可以确定每根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(N)。峰的高度。 半高测量通常是数据系统自动确定的首 选方法。
每根柱子的理论塔板数越大,峰越尖! 如果您需要计算每米的理论塔板数,则必须使用以下公式:
每根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x 100/HPLC 色谱柱长度 (cm)= 每米理论塔板数
峰值不对称因子
峰不对称因子,通常表示为 A s 使用以下等式计算 A s = b/a 其中 b 是从峰中点( 与峰*高点垂直 )到峰后缘的距离,在 10% 处测得峰高,a 是在 前缘到峰中点( 峰高的 处 从峰 与峰*高点垂直)的距离 10% 测得的 。
拖尾因子
拖尾因子 (T f ) 是峰对称性的 USP 系数。 它使用以下公式计算: T f = (a+b)/2a 其中 a 是从峰的前沿到峰中点( 与峰的*高点垂直)的距离,在峰高的 处 5% 测量,并且b 是从峰中点( 与峰*高点垂直 )到峰后缘的距离,在峰高的 5% 处测得。
解析度
分辨率 (R s ) 是分离质量的量度。 为了确定 2 个峰之间的分离度,我们需要测量 2 个目标峰(t 的保留时间以及 r2 和 t r1 ) 在基线处的两个峰的宽度(w 1 和 w 2 )。峰的两侧。 通常计算如下:
R s s = (t r2 – t r1 ) / ((0.5 * (w 1 + w 2 )
由于几乎每个峰都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拖尾,因此为了允许少量拖尾并在峰之间仍然保留一点平坦的基线, R s 通常需要 ≥ 2.0 以在两个感兴趣的峰之间获得适当的分辨率。
该方程非常方便,并为峰分辨率计算提供了良好的结果,但仅当峰在基线水平上分辨时才有用。 但是,我们经常会遇到峰之间相距很小的情况。 峰在底部重叠,在基线处测量峰宽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在这些情况下,就像我们在中间峰高处测量效率一样,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通过以下等式计算分离度:
Rs = (tR2 – tR1) / ((1.7 * 0.5 (w0.5,1 + w0.5,2))
其中w 0.5,1 和w 0.5,2 是在峰值高度一半测得的峰值的宽度。 请注意,将因子 1.7 添加到分母以调整半高处的宽度差异。 半高技术是许多数据系统测量分辨率的方式,因为它比基线宽度更容易测量。
每根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(性能)/对称因子/拖尾因子/分辨率可以并且将会根据所使用的分析类型和分析条件而变化。